从“重复证明”到“信用代证” 四川营商环境再升级

发布时间:2025-07-01|来源: 信用中... |浏览次数:11|专栏: 省级动态 分享到:

 “过去跑多个部门开证明要耗费好几个工作日,现在网上下载专项信用报告只要10分钟!”6月初,攀枝花一家新能源企业经办人的亲身经历,折射出四川“信用代证”带来的效率。6月1日,四川正式实施“信用代证”,标志着全省经营主体在办理相关业务时,可通过一张专项信用报告替代原本需要多个部门出具的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这不仅是四川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求,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实践,更是以数字化手段重塑政务服务模式,让“数据跑路”代替“企业跑腿”。
  政策落地:精心筹备,稳步推进
  5月19日,《四川省推行经营主体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的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明确了实施路径和时间表。为确保“信用代证”工作顺利实施,省发展改革委、省大数据中心于5月22日组织召开了“信用代证”培训会,39个省级部门(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参会。培训会聚焦政策解读、业务规则制定、数据归集共享以及异议处理等关键环节,进行系统、深入的培训和部署,为政策落地筑牢根基。6月1日,“信用代证”系统正式在省社会信用信息平台上线,企业可通过“信用中国(四川)”网站、四川政务服务网站及天府通办APP专项信用报告查询专区办事入口登录获取,享受便捷的政务服务。
  为进一步提高政策的知晓率,相关部门和各市(州)还积极组织开展“信用代证”培训会议和宣传活动,以更多形式、多渠道广泛宣传,让经营主体知晓“信用代证”相关内容,推动经营主体“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系统运行:部门协同,数据支撑
  “信用代证”得以实施,离不开数据的支撑。实施方案明确强化信息归集共享,依托省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全面整合省发展改革、科技、经济和信息化等领域涉及经营主体违法违规记录的相关数据。各数源单位按照“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向省社会信用信息平台推送本地区、本领域各类违法违规记录,并对数据的及时性、全面性、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为确保经营主体能够便捷、高效地获取专项信用报告,实现“数据跑路”代替“企业跑腿”的服务目标,省大数据中心在畅通数据归集共享渠道,强化数据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一键申请、自动生成、在线验证”专项信用报告服务系统,经营主体无需再提交申办材料,只需使用自身社会信用代码,在线注册登录后,按照个性化需求,自主选择查询时间和查询领域,即可“一键查询”自身有无违法违规记录。
  从“重复证明”到“信用代证”,经营主体开具证明繁、难、久的问题得以解决。相关部门协同发力,不断完善查询、打印、投诉、申诉等渠道,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兼顾各类应用主体,提高了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让经营主体“零跑腿”。上线以来,已为经营主体出具194份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5688份,主要用以申请资金支持、上市、评优评先、招投标等场景。
  信用赋能:优化服务,助力发展
  “信用代证”的推行,不仅为企业办事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更标志着四川省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政务服务创新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信用信息,实现“一份信用报告代替一摞证明”,提高行政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从长远来看,“信用代证”将推动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限”的市场环境,引导企业更加重视自身信用建设,信用也将成为企业的“数字身份证”。
  下一步,四川将持续优化“信用代证”系统功能,在9月1日全面实施“信用代证”。在现有适用对象基础上,逐步覆盖至社会组织和自然人、探索建立“信用代证”川渝合作互认机制、拓展应用场景,鼓励经营主体广泛应用专项信用报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